2月13日消息,商汤科技利用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和热成像智能测温技术,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推出了“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主要包含区域通行模块和出入口通行模块,可实现对人员体温、口罩佩戴以及人员身份等多个方面的识别和管理,并能将实时信息统一展现及存档,助力打赢这场防控战。

为了更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弥补小分子药物容易产生的耐药性问题,商汤智慧健康团队正在与多家医疗机构、高校合作,针对生物大分子治疗方案进行攻关,希望找到更多的治疗方法,解决病毒对单一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提升我们对病毒变异的抵抗能力。

戴上口罩,机器也能识别人脸

作为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商汤科技与其他企业合作,利用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和热成像智能测温技术,以最快速度开发出了“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主要包含区域通行模块和出入口通行模块,能测量周边人员的体温,并自动识别他们的口罩佩戴情况和身份信息,并将所有实时信息统一呈现及存档。


据介绍,“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的区域通行模块由星云系列智能边缘节点SenseNebula-M、热成像摄像机、黑体和智能管理系统组成,能在机场、火车站、地铁、学校、办公楼宇、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非接触式筛查,在人群中快速检测到体温超过37.3摄氏度的人,并进行声光和弹窗提醒,测温精度达到±0.3摄氏度。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随即可用医用体温计,对他进行二次测量。

这个系统还能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识别出未戴口罩的人员并给予声光和弹窗提醒。而且在佩戴口罩的情况下,它也能识别出人员身份。对此,商汤科技解释说,机器对口罩未遮挡部位的人脸识别,其准确率很高。在办公楼宇,公司开发的出入口通行模块无需上班员工摘下口罩,即可完成人脸识别考勤,露出50%鼻梁时的通过率达到85%。它同时能识别口罩,上班员工只有戴上口罩,设备才会放行。

助医生诊疗,教学生AI知识和编程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也大有用武之地。商汤科技基于已有的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了快速升级,驰援国内多地医疗机构。


升级后的智慧诊疗平台能对疑似患者肺部CT影像进行病灶的自动检出、定位、弥漫性程度的多维分析并生成自动报告,作为医务人员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参考依据,速度比人工诊断和评估快得多。智慧诊疗平台还有随访功能,能助力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精准定量评估。

在教育领域,商汤科技制定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解决方案,依托各地教育资源云平台,以视频点播和直播方式,向学生和教师免费提供人工智能科普和教学视频,免费开放SenseStudy AI实验平台课程,提供人工智能编程教学实验服务。为激发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公司教育团队第一批甄选了“什么是AI”“AI的前世今生”“从机器中学习”等12个课时的线上教程,以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工智能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讲解。

2月4日,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下称“旷视”)在北京海淀区上线了 AI 测温系统,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效率。

上线一周后,这套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产生不少争议。许多人提出疑问,如何在戴口罩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体温测量?新技术是不是可以做到即便戴口罩也能对人脸进行识别认证?

针对新技术带来的争议,2月12日,旷视给出三点回应:

首先,本次通过 AI 图像技术+远程测温,核心是为了在大人流情况下远程完成较准确的体温测试,确保不影响大家返程效率的情况下,能做好测温筛查,为疫情做好防控,保障大家的身体安全;

第二所谓“口罩”人脸识别,是误解,一个小的新技术是如何在戴口罩的情况下,找到每个人的额头区域,确保远程测体温准确;

第三,旷视希望用 AI 技术在疫情中发挥一点小的作用,非常意外给大家带来误解。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监督我们,一起真正做到科技向善。

同时为了解惑,旷视也对自己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解释。关于人们关心的个人隐私问题,旷视称,在高人流量的公共场所使用这套系统不会进行人员身份的识别,这是通过技术来优化测温的产品。目前能够统计到的数据为: 每天通过的人数、疑似发热人数。旷视介绍,所谓AI 测温原理可以理解为 AI+测温:第一步,通过 AI 技术快速定位额头(较为准确的测温位置);第二步,利用热成像摄像机对该额头进行精确测温。

关于这套系统的准确率,旷视称,目前地铁设定的温度为 37.2 ℃(按照目前公共场所温控标准),当大于等于这个温度,仪器就会发出警报声,现场负责安保工作的工作人员会对疑似高体温者进行人工的二次检测。

相比手动检测,这套系统可实现每分钟 300 人次的测温行为,与人手动测温相比效率上大幅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的人员滞留。其次,系统为无感测温,不需要打断人员的通行,提升通行速度。再有是测温的精准度,目前产品温差在±0.3°C,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辅助物理建模,显著提高了测温精度;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和人员的投入,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的风险